基坑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预制构件供应商 发布时间:2019-10-11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建设单位、总包、监理、监测等单位)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技术交底,明确各工序的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此部分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强调技术交底是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技术交底要做到建设相关各方对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技术要求全面、正确、准确了解、掌握。
  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应按照设计工况分层、分段进行,严禁超挖。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待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在冬季、夏季施工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开挖方案,采取必要的安全、环境防护措施。
  此部分应注意的问题是开挖要严格按照土方开挖方案执行。
  3、支护结构施工
  桩(墙)、支撑、锚杆或土钉等支护结构以及地下水控制施工应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当施工对周围建(构)构筑物影响敏感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技术控制措施,防止产生过大的附加沉降。
  此部分应注意的问题是支护结构及地下水控制施工应选择合理、适用的工艺和工序。
  4、基坑保护
  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硬化和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生活用水等地面水流入坑内。坑壁如出现残留水,应采取插泄水管等措施,有组织地疏导土层中的残留水。基坑底的渗漏水应及时排出,避免在基坑内长期积聚。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和扰动支护(支撑)结构、工程桩(立柱)和槽底原状土。当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应在基坑底预留 150mm~300mm 厚的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以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基坑在开挖和使用过程中,基坑周边行车和堆载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荷载允许范围内,严禁超载。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浇注垫层封闭基坑,减少地基土暴露时间,防止暴晒或雨水浸泡而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当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对施工肥槽进行回填,采用分层夯实,以满足设计密实度的要求。
  此部分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强调基坑保护是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内容。
  5 、信息化施工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监测方案中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指导施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此部分应注意的问题是信息化施工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北京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规定,土钉墙施工应包括现场测试与监控内容,无监测方案不得进行施工。
  6、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的验证及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基坑设计施工的依据,但是基坑的设计施工也不能过分的依赖于勘察报告,因为当前的基坑工程勘察,存在这一些非常现实但又难以避免的问题,如,勘探点均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复杂场地勘探点会密一些,但是再密,毕竟还是“一孔之见”,不可能把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土层特性、地下水情况全部反映清楚;有时勘察点的布置受现场条件所限,不能完全布置在基坑工程的关键部位;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差等等。因此,在基坑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尤其在老城区或建筑物密集地段的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必须密切配合,对以下一些情况,加以重视。
  (1)基坑涉及范围内的土层是否曾经受过扰动,如,相邻建筑基础施工时的回填土,存在相邻建筑基坑施工时的锚杆、土钉,曾经因铺设市政地下管线而进行过开挖和回填,旧房拆迁后遗留的基础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拟建基坑工程涉及的土体受到过扰动,基坑设计时,对其扰动历史不容忽略,需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勘察。
  (2)基坑开挖后揭露的地层性状、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若二者有差别,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验算、设计调整及施工措施调整。
  7、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处理
  与基坑工程有关土中水有天然存在的地下水如潜水、承压水,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包括降雨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地下设施如供水管、污水雨水管、化粪池等的渗漏、破损带来的水,而后者十有八九要给基坑带来麻烦,轻则出现险情抢险加固,重则酿成重大基坑事故,尤以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对土中水最为敏感。因此,岩土工程专家把土中水比喻为基坑工程的“天敌”、“灾星”、“元凶”、“罪魁祸首”,那个名字都不过分。
  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土体强度


所属分类: 企业新闻